(1)原油影響
國際原油作為衡量經濟前景的重要指標,人們往往通過國際原油的波動對未來經濟狀況做出判斷。國際原油價格變動對包括聚丙烯在內的整個塑料市場的走勢影響深遠,但多體現在對市場心態(tài)方面的影響,而對成本因素的傳導影響不大,國際原油的波動,傳遞到國內的成本影響大約在2-3個月左右。國際原油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場商家及下游廠家的心態(tài),使得市場人氣好轉,市場詢盤增多;國際原油持續(xù)上漲將使得市場報價上漲,市場成交量有所好轉。國際原油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對市場商家及下游廠家心態(tài)造成打擊,使得市場觀望氣氛持續(xù)濃厚,下游接貨意愿降低,市場庫存升高,使得貿易商壓力增大;國際原油持續(xù)下跌,將使得貿易商出貨壓力持續(xù)加大,使得市場報價下跌,市場成交量較低。
(2)丙烯單體影響
丙烯單體作為聚丙烯的直接原料,主要影響聚丙烯的生產成本,同時影響裝置是否能正常開工。但由于丙烯單體受原油波動影響較大,因此市場商家與下游廠家往往對國際原油關注力度較大,而對丙烯單體關注力度相對較小,使得丙烯對聚丙烯市場價格的影響在市場體現不明顯。在市場上經常出現石化企業(yè)裝置停車待料而使得某種牌號貨源減少,市場該牌號貨源價格上漲的情況。因此丙烯單體在市場所表現出的主要因素為是否能保證石化裝置正常運行。
下游消費對聚丙烯價格的影響
自上世紀末開始,我國PP產品結構逐步向國際消費結構靠攏。在編織制品市場上,國產料占主導地位,進口料生產的塑料編織袋大多用于出口,只有少量內銷。盡管該領域的絕對消費數量很大,但是占PP總消費量的比例卻在逐年減少,已由2006年的48%降至2012年的42%,大型、重型化以及高強度、抗靜電、耐老化等包裝袋將是今后編織制品的總體發(fā)展趨勢。
與此同時,在PP下游產品中,纖維及注塑制品的消費量異軍突起,以兩位數的速度逐年增長。在纖維制品市場中,生產中低檔產品絕大部分采用國產料,生產高檔丙綸制品的細旦、超細旦、薄型無紡布、強力絲等所需原料則主要依靠進口解決。預計PP在纖維制品中的消費量占其總消費量的比例將由2006年的約11%增加到2015年的約14%。
注塑制品市場上,國產料與進口料平分秋色,國產料占據中低端市場,而進口料則獨占高端市場,如市場急需的薄壁注塑專用料等。注塑料市場潛力巨大,預計消費量將由2006年的150萬噸增加到2015年的350萬噸。此外,吹塑容器專用料、高流動高抗沖汽車專用料、BOPP熱封膜及線速在400m/min以上的BOPP高速生產線專用料、耐壓管材等市場前景廣闊。
在市場容量巨大的通用料市場上,國產料與進口料的競爭十分激烈;而在容量相對較小的專用料市場上,進口料獨步天下。汽車配件、各類家電等的高檔專用料大多是以來料加工形式進口的,產品附加值和質量要求較高,用料相對固定,國產料進入這類市場的難度較大。此外,PP改性料在國內專用料市場也將占有一席之地。
國家政策的影響
對塑料行業(yè)來說,一個政策的出臺就是企業(yè)發(fā)展的風向標,甚至直接影響塑料行業(yè)發(fā)展方向。當塑料行業(yè)產能過剩時,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成為一種必須;當金融危機來襲時,塑料行業(yè)出口貿易大受影響,這時就需要國家政策支持轉內需發(fā)展,國家相關政策是塑料行業(yè)發(fā)展的導向。由于我國聚丙烯產能不足,對外依存度約為28%,國家鼓勵進口,2008年1月1日起將包含聚丙烯在內的樹脂類進口關稅由7.6%調整為6.5%,并無其他政策限制。